正文內容

成功管理斷奶仔豬的簡單方法

發(fā)布時間:

2020-02-27

  雖然聽起來很容易,但在許多生產系統(tǒng)中,滿足這些基本需求往往很難實現的。
  溫暖,干燥,無賊風的豬舍
  這種基本要求通常很難實現,特別是由于日糧成分不正確或腸道感染如輪狀病毒或大腸桿菌導致腹瀉。在許多國家,斷奶仔豬的首選地板是全塑料漏糞板。然而,越來越多國家的立法規(guī)定斷奶仔豬需安置在僅部分是漏糞板的地面上。
  雖然地面部分漏糞板系統(tǒng)仔豬更容易選擇其溫度和通風偏好的躺臥區(qū)域,但它也意味著對該區(qū)域溫度和通風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容易因為管理不當對剛斷奶仔豬的舒適性和生長產生重大影響。
  通常,斷奶仔豬舍使用負壓通風設備,應調整入口處的壓差為12.5 pa(0.05英寸)。這意味著入口處的風速約為4米/秒(800英尺/分鐘)。如果不能使用自動調節(jié)或通風控制調節(jié)進氣口意味著進氣口的氣流位置隨著風扇增加/減少或額外風扇打開/關閉而變化。這導致豬舍中不同位置的通風不同,導致動物不斷地改變其躺臥和排便的位置以響應舒適區(qū)的變化,因為隨著外界空氣溫度的變化,通風也會發(fā)生變化。
  由于斷奶后前1-3天仔豬的采食量有限,導致產生的體熱有限,豬舍必須提供熱源以彌補自身產生的熱量不足。對于全部使用漏糞板的豬舍,目標是在仔豬的躺臥區(qū)域溫度達到30?C,直到豬消耗足夠的飼料以再次在代謝熱方面處于正能量平衡。一旦飼料消耗(和代謝產熱)增加,通常建議將空氣溫度每周降低2-3?C,保持豬只一直在較熱區(qū)域內。在美國,通風控制器通常設定為每天將溫度降低0.28?C(0.5?F)。
  斷奶后第一天因日糧能量攝入量較低而缺乏代謝熱量產生,剛斷奶仔豬對溫度波動非常敏感。有證據表明,斷奶后第一周豬舍溫度每小時變化超過2?C會導致日增重降低和收益降低。
  一旦斷奶仔豬采食良好,有足夠的數據表明可降低夜間溫度。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保育豬總是表現出對夜間溫度的偏好,該溫度比白天的豬舍溫度低4-5℃。在研究試驗中,他們開始要求在16:00左右降溫,并在05:00左右開始升高氣溫。實施溫度管理制度,使通風控制器中的加熱器在斷奶后一周開始,白天溫度設置比19:00- 07:00間低5.5?C,在美國上西部地區(qū)的冬季試驗中,持續(xù)降低燃料使用量達15%。
  按仔豬均勻度和區(qū)分病弱豬分欄
  在斷奶時,當通過變異系數測量時,僅1-2天日齡差的仔豬的體重變化約為22-25%。由于斷奶時的差異很大,許多生產者根據它們的相對大小將斷奶仔豬分配到不同的保育欄。“大型”豬與其他“大型”豬飼養(yǎng)在一起,“中型”和“中型”,“小型”和“小型”。雖然此種分欄法在斷奶后仔豬大小均勻,但在保育期結束時不會產生類似的均勻度。研究試驗反復證明,斷奶時大小均勻的豬(豬欄內差異系數為10%或更低)在保育期結束時(豬欄內差異系數為15%或更高)的差異增加,而在斷奶時差異較大的豬欄(豬欄內差異系數為20%或更高)在保育期結束時差異性減少(豬欄內差異系數為15-17%)。
  豬舍人員經常犯的另一個常見錯誤是在斷奶時豬舍中有些欄位空置。其它的豬欄則飼養(yǎng)密度過大以適應豬舍的飼養(yǎng)密度。目的是在斷奶后的最初幾周內將“小”或明顯弱的豬移到這些空置的豬欄。通常情況下,這些轉移工作并未按常規(guī)進行,這意味著現有的豬欄仍然密度過大,而空置的豬欄仍然空置。
  即使將從其它豬欄移出的豬飼養(yǎng)于空豬欄,也可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將其它豬欄移出的豬移入空豬欄時沒有特殊處理,例如保溫燈,特殊日糧,特殊喂料器等,則被重新安置在此的豬則處于不利地位,因它們必須與其他重新安置的豬爭奪資源,導致應激。一般規(guī)則應該是僅在生病豬欄中對豬進行特殊處理以提高快速恢復生長的機會,除此之外,豬不應被重新安置到其它豬欄(通常被認為是病豬隔離欄)。
  在豬場經常觀察到的另一種管理錯誤是允許豬被移到病豬欄,使其身體狀況繼續(xù)惡化。當豬被移到病豬欄時,目標應是在5-7天內顯著改善其狀況,然后重新安置到正常欄,或決定以人道的方式對豬進行安樂死以減輕它的痛苦。但許多養(yǎng)豬場員工很難實施安樂死,因其對所有豬都很關心,但是需認識到需要減輕豬的痛苦,這是需要向所有豬場員工強調的一點。